作者:黄曦妮
工作单位:江西省安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物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墨化的作用。
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有了问题怪学校是不对的,有了成绩和功劳全归到学校也是不对的,家庭的作用远远比学校重要得多。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不是生意人,不是书香门第,不是艺术之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工薪家庭,我深知从小父母为我付出很多,他们努力工作,我感谢他们为我的付出,对我的教育。我也知道教育孩子比养育孩子要难得多,这在我成为母亲后感受更加深刻。
我的孩子现在三岁多,我认为,三岁多的孩子无论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不应该再以“她还是个孩子为理由”为她推脱。之前有一个视频在网上引发很大的争议,是在一个游乐场,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在玩的过程中行为鲁莽,甚至直接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身上踩过去,这被男孩的妈妈看到,那位妈妈气急败坏的把女孩拉到面前要她对自己孩子道歉,可是女孩完全没有觉得自己有错,一脸无所谓的要走开,这时候女孩的妈妈过来赶紧把女孩抱起来,没有任何指责,但却态度很好的对男孩的妈妈道歉,可是男孩妈妈不依不饶,最后甚至要动手打那个女孩。事情发展到后面,很多人都在指责男孩的妈妈,有的说人家女孩妈妈已经道歉了她还不依不饶干嘛?或说人家还是个孩子又不是故意踩那个小男孩的等等,可却没有人看到男孩妈妈的初衷只是要那个女孩道歉。如果女孩不道歉,如果女孩妈妈没有当面严厉批评女孩的话,那么我想女孩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我认为女孩不光在这件事情甚至很多事情上可能都会表现为我们所说的“熊孩子”。
生活中我们一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熊孩子,亦或者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别人爸妈眼中的熊孩子。什么是熊孩子,摔碎一个碗还是弄坏一支口红?弄得一身泥还是吃的满脸饭?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他们满足好奇心、探索新鲜事物的表现,我觉得不应该扼杀。但是我们应该教育,用正确的方式指引他们。而不是一味代替他们去承认错误,或是任由他们在外做出让人反感的事情却不去纠正。记得有一次,我家孩子把我新买的一支口红直接掰断了,当时我狠狠的呵斥了她,并告诉她以后不许随便动我的东西,当时她非常委屈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事后我觉得孩子并没有错,是我随便把口红放在她能拿到的地方,她只是好奇并没有特意搞破坏,我于是向她道歉,她很开心的接受了我的道歉并说以后不会这样了。还有一次一个视频让我很感动,幼儿园门口爸爸妈妈们在等待接自己的孩子,当看到自己孩子满身泥的走出来,一开始都非常生气,幼儿园门口的大屏幕上忽然放映了孩子一小时前的举动,帮助老人搬花盆。这些弄得满身是泥的孩子是出于爱心才会这样。所有看了自己孩子的视频的父母都感动的掉了眼泪。是的,我们在指责孩子之前应该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以大人的准则直接判定孩子的对错,正是因为他们小,我们更应该倾听他们,去了解他们,每个孩子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而在这张白纸上会描绘出什么色彩更重要的在于我们。
近两年一个动画片《小猪佩奇》深受小朋友喜爱,我想正是因为故事里认真投入的温厚的猪爸爸和温和有幸福感的猪妈妈给孩子带来正面的教育,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们如此喜爱。虽然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却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首先在现在这个浮躁、焦虑的社会,能有一个温和的妈妈是多么难能可贵,佩奇和乔治是幸运的,他们的妈妈从来不生气,永远和颜悦色,即使不高兴,也不会摆出“怨妇”的脸色,没完没了地抱怨,其次,一个认真投入的温厚爸爸,猪爸爸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爱在孩子面前吹一点小牛。但他运动细胞确实强大(虽然胖嘟嘟的),是跳泥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长跑、游泳、跳水、滑冰样样精通。他爸爸还擅长音乐,手风琴、架子鼓样样拿手。这样多才多艺的爸爸,孩子当然会崇拜。更为关键的是,猪爸爸虽然也是上班族,但他可不是什么“隐形爸爸”,他非常认真地投入家庭生活,用心地陪伴妻子和孩子。当然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构成家庭幸福的全部,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父母之间的相爱。
总而言之,在抱怨自己孩子是熊孩子而羡慕别人孩子是好孩子的时候,我们却应该检讨自己在家庭的角色是否扮演好了。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真正的陪伴——身体力行的多陪陪孩子,认真的阅读——能够耐心的陪孩子阅读,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并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好孩子和熊孩子的关键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