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坚持,他的献血证有满满一抽屉
打开高英强办公室的一个抽屉,一沓沓红色的小本本映入眼帘,在办公桌上次第摆开,笔者被震惊了,从未见过一个人拥有如此多的献血证。
高英强是一名曾服役26年的退伍军人,2012年从部队转业后,于2018年来到江西省水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一职。自2000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他已有20年的献血经历,累计无偿献血113次,其中献全血10次,4000毫升;成分血103次,186个治疗量。累计献血达41200毫升,相当于8个成年人的全部血量。
谈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高英强依然记忆犹新。那是2000年7月4日,一个周末,还在部队任连长的高英强和爱人带着还不满一岁的儿子到福州“五一”广场游玩,广场边上正好停着一辆献血车。在爱人的支持鼓励下,高英强同志第一次献了200毫升血。那一次献血之后,高英强没有感到身体有任何不适。他意识到,献血不仅无损身体健康,还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在役军人,更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就这样,高英强开始了长达20年的献血之路。起初,他坚持每年捐献一至两次全血,直到有一次在血站,护士告诉他,献成分血(即血小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安全性的同时还易于保存,并且每半个月就可以献一次。为了帮助到更多的人,高英强开始坚持每年献成分血20余次。
“热血”逆行,他三次撸起袖子
血是生命之源,爱是生命的曙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临床医疗机构用血极度短缺,江西省血液中心手机短信发出了为战“疫”献血的倡议,号召大家为爱逆行。春节前夕,高英强与往常一样到省血液中心东站捐献血小板两个治疗量;接到省血液中心短信后,又分别于2月14日、3月2日捐献了血小板四个治疗量;3月20日,建设集团工会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和青年参加省水投集团组织的“献血战‘疫’,为爱加油”志愿献血活动,高英强再次主动报名参加,一如既往的前往省血液中心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谈起最难忘的一次献血经历,高英强说,那是2013年夏天的一个周日,江西省血液中心突然打来电话,告知他有一名患者正在医院抢救,急需用血小板。挂断电话,他二话不说,顶着烈日坐班车从九江武宁县向南昌出发,两小时后赶到南昌,又换乘的士前往省血液中心。当血站工作人员都认为路途遥远奔波,笃定他不会来时,全身已被汗水浸湿的高英强出现在工作人员面前,只比约定的时间晚了15分钟。
身正为范,他的故事还将继续
工作中,高英强有着纪检干部特有的严肃。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捍卫者,岗位特殊、责任重大,他在监督执纪中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做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同时,他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觉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把执纪执法的权力晒在阳光下,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
生活中,高英强却又充满活力。他坚持每周三到四次的锻炼,每次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约2个小时。每天早上,他乘坐公交车从红谷滩到高新区上班;傍晚,则租一辆共享自行车,骑行65分钟回到家里。他笑着调侃道:我这个年纪,也许很多年轻人体力都不如我呢!高英强还喜欢种菜,在一片荒地上,他种了2分地的蔬菜,每周去照顾一次,浇水、施肥、除草等。问及他喜欢的是种菜的过程还是结果时,他说: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呢?在他看来,其实种菜和人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地付出和投入,才能赢得收获和精彩。
当被问及是否打算一直坚持下去的时候,高英强坚定的说:“献,当然献!作为一名党龄31年的老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我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很多次无偿献血时,总能遇见不少献血次数很多的志愿者,还有一些女同胞,看到她们都那么坚强,无私奉献,我应该更加担当,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带动身边的人树立奉献意识,去帮助更多的患者。”
无论工作再忙,只要一过献血间隔期,他就会立马到附近血站献血。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献血的足迹,从福建福州到南京,从九江到南昌,等等。在他的带动下,公司有一些年轻的同事受到鼓舞,也开始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高部长有着退伍军人特有的精气神,他保持着良好的作息,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公司,锻炼身体、清理卫生,他长期坚持献血,为公益事业献出了一份力量,我很佩服他。”他的同事小尹如是说。为了避免家人担心,献血这么多年来,高英强一直瞒着他的爱人,直到如今,他爱人都以为他只是每年献血一两次而已……
从2000年至今,高英强走过了20年无偿献血路。他先后荣获江西省、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9年3月被评为江西省无偿献血明星;2019年他还被省水利厅文明委评为助人为乐“身边好人”。退役不褪色,“若有战,必召回”。军人的信仰不会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淡去,献血路上,高英强一直都在。